2025建造业青年大湾区交流计划圆满落幕

作者: 时间:2025-08-13 点击数:

近日,由华体会最新登入首页和香港建造业议会合作开展的“2025建造业青年大湾区交流计划”圆满落幕。我校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相关专业的16名学子,与香港青年学子及建造业青年领袖共同组成的60余人交流团,在穗港两地通过企业参访、项目考察、学术研讨、文化体验及成果共创,完成了一场兼具专业深度与情感温度的湾区建造之旅。



8月1日,2025建造业青年大湾区交流计划闭幕式在香港建造学院未来建造中心举行。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副局长林智文、机电工程署署长潘国英、屋宇署助理署长潘玉龙、香港建造业议会主席何安诚教授工程师、执行总监郑定宁工程师、建造业训练委员会主席廖圣鹏工程师、建造业议会青年事务委员会主席孟家荣营造师、香港建造学院院长杨文武教授等一众嘉宾出席仪式,并向我校赠送感谢状,对我校参与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谢意和赞赏。




前沿探秘中触摸湾区建造创新肌理

活动以“知行合一”为理念,搭建起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学习平台。在广州,青年们走进华体会手机结构实验室参观,亲身体验无人机地图绘制、污水处理净化及建筑结构模型搭建,在趣味实践中探索“从模型到现实”的工程逻辑;走访国鸿氢能感受绿色能源技术突破,深入亿航智能了解载人无人机研发应用,直观触摸低空经济与智能建造融合的前沿趋势,见证产业升级的多元路径;实地探访南沙狮子洋通道项目,零距离感受超级工程的宏伟蓝图与建设智慧,见证湾区交通互联的实践进程。



在香港,参访团深入河套区发展工程、元朗公营房屋工地等重点项目现场,实地了解北部都会区规划中的基础建设实践;在香港建造学院体验建筑信息模拟建模,在沙田岩洞、将军澳海水化淡厂见证生态建筑与民生工程的创新结合;走进香港城市大学能源及环境学院,探寻“无电制冷涂料”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应用,从微观科技到宏观工程,全方位触摸大湾区建造业的创新脉搏。



“我对无电制冷涂料这项新技术尤其感兴趣,在与教授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了这款涂料的原理是通过热传导和热对流来吸收热量,再通过热辐射将能量以红外波的形式发射到外太空以实现制冷。在我的认知中,这样的一项技术不但有很高的技术水平,还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在完成参观之后我仍然感到震撼。”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肖嘉俊分享道。


文化寻脉间厚植湾区认同

除专业交流外,活动融入多元文化体验,让青年在历史与现代的对话中,深化对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认同。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感受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永庆坊粤剧博物馆与香港大馆,见证旧城活化中的“新旧共生”智慧;探访鲁班先师庙,溯源建造业的文化根脉。



“建造业的创新从不是对传统的否定。就像永庆坊在骑楼里植入非遗工作室,大馆在监狱遗址上搭建艺术空间,真正的进步是让老建筑在当代生活中找到新的坐标,这样的体验让专业认知有了温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2024级研究生梁泽锋感慨。


协作共创下勾勒“北都”发展蓝图

从动手实践到理念碰撞,青年们在协作中凝聚共识。在华体会手机的活动中,各小组合作完成水塔模型搭建与倍力桥搭建比赛,从结构设计到材料拼接,成员们在分工协作中磨合思路、互补技能,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具象成果。这种“从模型到现实”的实践体验,为后续未来城市的建设构想埋下伏笔。



活动的高潮当属“北都由我建”主题汇报。穗港青年混合组成8个小组,经过几日的学习、调研与协作,围绕香港北部都会区的规划构想,提出涵盖绿色建筑、智慧社区、氢能基建等维度的创新方案。从具体的“岭曜北都项目”到宏观的“北部都会未来城市”,青年们将参访见闻转化为具体构想,在汇报中展现对湾区未来发展的思考。其中,我校学生莫凡、赵明鑫所在小组斩获金奖,殷晓东、何嘉锐所在小组获得银奖。



据悉,本次活动得到香港特区政府多部门、内地及香港多所教育机构及建筑企业的支持。参与青年纷纷表示,将把此行收获转化为行动,以“工匠精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本次活动不仅是技术、知识与文化的交流,更让青年在真实场景中认识行业使命,在跨地域协作中培养全球视野,为大湾区建造业发展集聚兼具专业力与向心力的青年力量。


(图:香港建造业议会  文/赵明鑫 曾阅)




版权所有:华体会最新登入首页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粤ICP备05008833号

Baidu
AG官方华体会